“全民文化繁荣的时代正在到来” -long8头号玩家

“全民文化繁荣的时代正在到来”
3628 2021-09-03


超千万人次参展创历史新高   “仪式感”令南国书香节品牌效应升级



微信图片_20210903153320.jpg

微信图片_20210903153328.jpg


8月30日下午,为期11天的2021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正式闭幕,超千万人次的参展人数创历史新高。举办了18届、至今已走过近30余年历程的南国书香节,陪伴无数书迷学习、成长,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一场文化盛会。

今年,南国书香节以“阅读点亮前行的路”为口号,共举办300场线下文化活动,为千万读者带来一场有关阅读交流、思想碰撞、多维互动的沉浸式体验。如今,随着人们阅读和购书习惯的变化,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,南国书香节亦顺应趋势作出改变:除了在全省分会场突出地方特色,强调城乡联动外,本届书香节线上线下高度融合、文旅联动跨界融合,打通全省书店、图书馆,还实现了粤澳书香互动。

另一方面,在书香节持续多年的引导下,全省各地图书馆和书店作为新型文化空间逐渐成型,文化讲座、沙龙等阅读相关活动对于培育区域人文环境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意义日益凸显。所有与“阅读”有关的事物:书店、图书馆,还有活跃于线上线下的阅读团体和读书人,似乎都正在经历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……它们共同指向的是,一场近在咫尺、覆盖城乡的书香盛宴。



01.仪式感
从“打折购书”到“感受书香”

不少书迷谈论关于南国书香节的高频词,不再是“购书折扣”,而是悄然变为“仪式感”。

盛夏午后,在位于广州市中心水荫路上的楠枫书院,读者的身影在古朴大门、玄关花窗、清雅阳台之间出入不绝。幽幽花香与淡淡书香萦绕于岭南风情的庭院之中,格外令人神往。

这一幕,被市民陈先生用单反相机拍下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这张照片吸引了不少朋友圈的目光。


微信图片_20210903153823.jpg


自2013年开始,陈先生每年都会准时赴约南国书香节。作为纸质书的忠实爱好者,他表示,尽管自己也会通过网购的方式来淘书,但逛书店和书展,依然是他心目中不可替代的“拥抱阅读”的方式。

陈先生说,站在书店的选书架前,他立即就能“嗅”到最近的社会热点、阅读风尚。他注意到,随着近期阿富汗局势受到各方密切关注,许多书店都在醒目位置上架了与中亚、西亚相关的人文社科类书籍。

事实上,实体书店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瞭望大千世界的窗口,它本身也是当地社会人文气候变化的“观测站”。作为参与今年南国书香节的书店之一,刚刚落成的楠枫书院见证了南国书香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调整办展方式、“化整为零”的变革。今年的南国书香节在全省各地共设立了321个分会场,涵盖各地多间新华书店、特色书店及图书馆等场所,让市民、游客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与书香节亲密接触。

当传统书店为读者提供的核心服务——咨询和物流服务被网购平台取代时,它们将何去何从?南国书香节似乎让关心这个话题的人们看到了方向——相比于过去书展以购书折扣为招牌,如今的读者似乎更看重书展的“仪式感”。在陈先生的理解中,无论是去书店自习、和朋友聚会,或是参加各类活动,“我会有一种抱着谦卑的心态步入知识殿堂的仪式感,这是虚拟网店无法媲美的。”

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、文艺学教研室主任郑焕钊指出,立足读者切身需求,通过组织各种活动,营造多读书、读好书的文化氛围,这在引导全民阅读的行动中愈发重要。

与此相呼应的是,书香节所营造的“满城书香、全民共享”的节日效应日益显著。深圳书城龙岗城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今年夏天最“走俏”的是文化教育类图书,许多学生利用假期到书城来提升自我、修身养性。疫情下,大家更关注健康,养生、保健类书籍广受欢迎,销售成绩亮眼。

不仅如此,书香节组委会鼓励各分会场发挥主观能动性,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举行的文化活动也收到了积极反馈。

江门读者林秀娟是南国书香节多年“铁粉”。她对今年书香节最强烈的感受是,地方特色尤为突出,互动性明显增强。通过江门市图书馆“你选书,我买单”荐购借阅活动,林秀娟一家三口借到了心仪的书籍;在书香节现场,还领略到了五邑地区传统生恭鲤鱼制作技艺的魅力,她为家乡备感骄傲。

而对于从外地移居江门的王文俊来说,印象最深的一场活动是82岁的老华侨马炳良现身江门购书中心,为市民讲述开平籍侨领司徒美堂先生爱国事迹。“那天现场真的是人山人海,小朋友都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故事,整个氛围很感人。读者还可以和专家、学者面对面交流,我和孩子都对侨乡江门产生了更形象、更深刻的认识。”

“每年8月,全省各地的读者共同走进书店,买书看书,这本身就是极具仪式感的一件事情。” 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、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翁旭辉认为,尽管疫情为书香节的举办带来了诸多限制,但他相信阅读不打烊,人们仍可以通过读书滋养心灵,守护岁月静好。



02.常态化
“延伸”活动让书香节不落幕

南国书香节虽然已告一段落,而令许多文艺爱好者惊喜的是,今年书香节与广东省友谊剧院的“梦幻联动”仍在持续进行中。

步入友谊剧院,记者看到,在大厅左侧新开辟出的一方“艺术空间”,烫金色的“南国书香节”与“友谊剧院”的招牌标识左右悬挂,其中陈列的书籍、文创产品与艺术衍生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停留。



“观众在等待间隙,或许就会被某一本书吸引。”广东省友谊剧院品牌推广部负责人宋禹表示,希望通过“看剧 阅读”的跨界联动,为戏迷中的爱书人提供一方静谧舒适的阅读空间,在书香节结束后,友谊剧院还将不时举办名家讲堂、表演艺术家见面会等活动来回馈读者与观众。

与南国书香节同步举行的2021羊城书展也在书香节的后续活动安排上下足功夫。“声入人心 红动广州”——“经典有我”经典电影配音大赛,线上“羊城书展全民阅读大会”,第五届广州诗词挑战赛总决赛及地标阅读嘉年华活动等一系列“延伸”活动,让阅读融入广大市民读者生活,让羊城四季书香不断。

在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外,书香节的人文余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的蓬勃发展,正悄悄渗入县村镇毛细血管。从省级的粤书吧到市级的风度书房、邻里图书馆,再到县级的稻香书斋、镇村级的农家书屋等等,“家门口的图书馆”在南粤大地遍地开花。

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李曼霓的微信上,有一个县图书馆的读者群,工作人员每周在群里发布活动预告,市民轻触屏幕,即可接龙报名参加。“县图书馆每周都常态化举办不同主题、不同类型的活动,每次读者的参与度都很高。”李曼霓说,最令人欣慰的是,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时间去陪孩子参加阅读活动,这也成为工作人员的动力所在。

在乳源瑶族自治县,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,都能在县图书馆以及粤书吧、风度书房、稻香书斋、阳光书吧等新型阅读空间享受阅读。在乳城镇鲜明北路鹰峰社区,一栋栋点缀着瑶族元素的建筑映入眼帘,原木色调、明亮温馨的风度书房鹰峰社区分馆便坐落其中。开学前夕,不少年轻读者正在馆内安静地读书、自习,一面面“书墙”之下,还有市民盘腿坐在蒲团上,以舒服的姿势沉浸在阅读世界中。

乳源瑶族自治县图书馆副馆长梁伦翔介绍,自2020年12月开馆以来,至今已迎来近4万的进馆市民,周边中小学“开笔礼”等活动也选择在此进行。

“应该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,将更广大的群众纳入到书香节的阅读氛围中来。”翁旭辉认为,在推动全民阅读这个方面,组委会更希望南国书香节能烘托一种气氛、引领市民建立阅读习惯,建设书香社会,这要全省各地阅读场所齐心聚力,久久为功。


   
03.氛围感
“全民写作”背后的时代文化语境

不仅是图书馆与书店参与到这场书香盛宴之中,还有许多阅读爱好者。他们满怀一腔热爱,自发组建读书会、兴趣小组等,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,将身边的读书同好串联起来,自发地形成一股文化内生的力量。

阅读推广人麦小麦便是其中之一,曾担任专栏作家、出版社编辑的她,深耕阅读推广领域十余年,组织的文学沙龙“爱读书会”深受广州读者欢迎。如今,她每天在视频号“小麦自在生活”做读书直播,与上万观众共同“深夜读书”。

每年的南国书香节,麦小麦都是常客。她为读者开列的书单大多围绕“如何让女性生活得更好更自在”这个主题,包括情感心理、亲子育儿、人际沟通、生活方式等。

在这位深信“自己的一生都是围绕书而展开的”作家、出版人眼里,“只要和书在一起就不会孤独。”

自媒体时代,随着公共阅读服务的普及,广州浓厚的阅读氛围催生了一批市民从阅读者转变为写作者。而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则成为他们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。

今年羊城书展联动了11区的特色书店进行联展,其中多数都着重推荐岭南文化主题的书籍,常常在书店入门显眼处辟出一片传统民俗书籍展区,读者在此可以觅到与广东音乐、粤菜、岭南画派、粤剧、岭南建筑相关的岭南特色书籍。

除了专业的岭南文化研究者,不少非专业人士也加入到岭南文化相关书籍的写作中。去年,土生土长的80后“东山仔”吴伟鹏就了却了一桩心愿,他与雷鸣夏、何志达、陈梦醒合著的《记忆东山——老洋楼里的人和事》顺利出版。《记忆东山》全由社区口述史志愿者通过访谈40多位老东山人写就,是一部广州少有的社区口述史。

回想起写书的动机,吴伟鹏称是在阅读东山的史料中发现平民视角的缺失,让他下定决心要做一部普通人的口述史,填补空白。在他看来,如《东山文史》之类的文献,多是地方志的写法,视角更为宏观,记录也着眼于大的事件,但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值得记录,也更能还原有血有肉的历史。

广州对粤剧、粤菜、非遗等传统文化的保护,让更多非文字工作者也参与到书籍的写作中来,他们将技艺转化为文字,把从城市中汲取到的文化内涵以写作的方式传承给年轻人。

“粤菜师傅”马健雄就未曾想过,自己会从一名厨师、烹饪教师变为教材书的主编。借着广州“粤菜师傅”工程的东风,他主持编撰了涵盖粤菜原料加工、粤式点心基础、粤菜制作等系列烹饪教材,将30余年的粤菜烹饪经验付诸纸面。

长期以来,大多数非遗技艺主要通过口传心授进行传承,不同传承人的教学模式差异较大,缺乏体系化的学习载体。要扎实开展青少年非遗传承工作,必须与国民教育体制进行融合。

随着《非遗玩家》《羊咩带你“叹”非遗——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读本》等一批岭南非遗书籍的面世,更多的岭南非遗传承人加入到岭南文化书籍的写作和出版当中。多年来潜心研究通草画的苏昕就是其中代表。

苏昕主编的《非遗玩家·通草画》是全国首套非遗通草画教材。“通过古今通草画讲述广府民俗节庆和建筑的故事,扩宽学生的视野和综合素质,润物细无声地引导青少年自觉传播非遗、传承非遗。”她希望推动非遗从艺术传承走向教育传承,使广府文化之魂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之中。

“知识面的拓展、阅读量的增加,自然而然会带来表达上的需求。”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唐诗人评价,如今很多民众可通过网络,甚至出版著作的方式来表达、传达自己的职业经验、生活感受,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全民文化繁荣时代的到来,这也是南国书香节等本土文化活动多年耕耘之后的一大收获。

他相信,“全民写作”的时代文化语境,将是写作佼佼者的天然培养基因,“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,需要这样的文化气候。”


   
04.影响力
 让“书香节”融入日常生活

今年的书香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期举办,且覆盖面更广。翁旭辉相信,南国书香节的发展模式是具有前瞻性的,“从全省范围来看,分会场的数量还有极大上升空间。我们想通过这种模式,向读者传递全民阅读的理念。”他透露,这个数字可能会越来越多:“在分会场的设置上,未来可能会更加开放,我们欢迎更多的文化场所和空间加入。”
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,并强调在“十四五”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。落脚广东,文化强省是大局为重、责无旁贷的担当,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引导,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生长,在社会多方的互动之中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。

从今年5月开始,作为对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的一个重要铺垫,珠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“珠海最美书店”评选活动。记者了解到,近期,珠海出台实体书店扶持办法推动全民阅读、建设书香社会,每年投入700万元对全市实体书店创新经营项目、特色中小书店转型发展和群众性读书文化活动等给予扶持,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,提升城市文化品位。

类似珠海这样自上而下对阅读引导的案例,在广东并不少见。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,近年来,广东加快构建标准化、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供给侧改革丰富公共文化产品,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,将文化便民落到细微处。

另一方面,若将南国书香节看作一团聚集的火焰,那么书香节之外,则是“散作满天星”的民间阅读力量。不止图书馆、书店,还有阅读小组、协会,共同成为调节书香微气候的一个个“节点”,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。

其中,由残障人士自发组织、纯公益性质的个人组织“惜时读书会”也是南国书香节的常客。该读书会是具有一定公益阅读推广经验、对公益阅读推广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队伍,以“立身阅读,突破自我,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为宗旨,在宣传公益阅读的同时提倡残健融合,一起阅读分享,共同为全民阅读添砖加瓦。

随着图书馆和书店作为新型文化空间的逐渐成型,阅读活动、文化讲座和沙龙文化等也成为图书馆和书店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、营造书香氛围的举措。郑焕钊分析指出,名家和活动的聚集,充满互动感和引领力的文化气息,正是图书馆和书店作为新型文化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,也使它们成为一座城市的人文标志。

“人们日益丰富的阅读、文化消费需求,要求南国书香节必须不断创新、发展。”翁旭辉认为,今后,南国书香节要整合更多社会资源,以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办展。



来源 :南方日报
记者 黄楚旋 郑慧梓 冯艳丹 郭悦 陈小庚 唐音 实习生 朱霄



网站地图